全站搜索
站内搜索:
轮播广告
当前位置
文章正文
怎样才能学好《易经风水学》
发布于:2018-03-23   浏览 (1475)

                                                    怎样才能学好易经风水学

                                                                     吕菁賡

《易经》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诸子百家的思想来源。她说的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她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易经》研究的对象是:天道、地道、人道。即天体的运动规律;山川河流,地形地貌的变化规律和合理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以及人如何遵循天道、地道,从而达到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与统一。《易经》的三大法宝是:“理、象、数”;三大理论精华是:阴阳学说,五行生克制化学说,天人合一学说。即要想学好《易经》、学好预测、学好风水学,就必须学懂弄通这三大法宝和三大理论精华,它们是一切预测学的总纲。《易经》的三大原则是:不易、变易、简易。即宇宙的运动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如一年四季的更替、人的生老病死等;但运动的过程是时刻变化着的,如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总是循环往复的发生着变化;当人们认识了这个不易与变易的本质后,再来认识世界那就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了。《易经》就是八卦,八卦的本质就是“看象”,故八卦就是教人如何看象的“师爷”。人们通过卦象、物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吉凶。一张后天八卦图就是宇宙运动的“缩影”,她是智慧的源泉,知识的宝库,是任何风水学学派的法宝。可以这样说,离开了后天八卦图就谈不上有风水学。
风水学是一门集天文学、地理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使天地人三者达到和谐与统一。简单来说,风水学是文化,是居住民俗文化,是一种文化艺术。风水学是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问,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为中心。是以空间为主,时间为辅的一门学问。
风水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先天风水,所谓先天风水是指,人还没有出生之前的风水影响。也就是由祖坟和妈妈怀胎的时候居住的房子的风水好坏的影响。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定性”。假如,我们把人比作一部汽车,先天风水就犹如这部汽车在出厂前,是生产宝马、奔驰、奥迪等高档之类的车子还是长安、奇瑞等抵挡车。
第二,后天风水,所谓后天风水是指,人出生之后的风水影响。也就是由祖坟和当前居住的房子的风水好坏的影响。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定量”。比如,从先天风水的角度看生产的是奥迪汽车,但究竟是A4、A6、A8呢?
   由此可见,先天风水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一个人一生贫富贵贱的层次。
一个好的风水宅体应该是,富贵寿长,儿孙满堂,紫气东来,五世其昌。能够使居住者达到心想事成的效果就是吉宅,反之则凶,即事以愿违就是凶。
风水学起源于我国的黄土高原,早在6400多年以前人们就认识了风水,并运用到风水建筑上。到了4000多年以前风水建筑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而到了公元前470年左右风水建筑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人们的居住环境是经过“巢居”到“歇居”再到“定居”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葬书》是最早出现的风水书,她提出了六大理论体系。即,
1.《葬书》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风水”概念。
2.《葬书》首先提出了风水乘“生气”论。“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
3.《葬书》提出了藏风得水论。“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气之盛而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经曰:外气横行,内气止生,盖言此也。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4.《葬书》提出了风水“形势”论。“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
5.《葬书》提出了风水“四神”砂论。《葬书》说:“故砂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
6.《葬书》提出风水土质吉凶论。《葬书》对土质吉凶作了如下论述:“土欲细而坚,润而不泽,裁肪切玉,具备五色。干如穴粟,湿如刲(kuī)肉,水泉砂砾,皆为凶宅”。
风水学的本质就是“气”,而“气”是生命之源,也是生命之根本。风水中的“气”是由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交织”而成的“秩序”所决定的。这种“秩序”排列的正确与否、这种“秩序”一旦被打破,都将必然影响着“气”的“量与质”的变化,从而就会改变风水环境。所以,风水学就是人与自然环境学,是生命学。
  风水学的门派种类繁多,可谓五花八门,但如果按照大的归类来说,那就不外乎理气派和峦头派两种。《易经风水学》属于峦头派。
那么,什么叫《易经风水学》呢?简单来说《易经风水学》就是运用《易经》之理论,堪舆研究分析人与居住环境的关系的一门学说。具体来说就是:《易经风水学》就是运用《易经》的三大法宝、三大原则以及八卦、八卦图作为理论总纲,在这一总纲的指导下来认识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的一种学说。
《易经风水学》的理论核心是:应用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天人合一学说以及八卦、先天八卦数、后天八卦图等理论来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将宅体内外物体和八卦宫位都看做是活生生的人,将宅体内外能够目击到的物体与宅体八卦宫位作对应比较。通过对“物体”之象及其阴阳五行与“宅体”八卦宫位的阴阳五行进行作用,得出宅体的损益情况。受益为吉,受损为凶。该学说重在于“观象、识象、读象、做象”(说穿了就是看象),在八卦、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去判断人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
《易经风水学》摒弃了传统风水学的那些条条框框和教条式的做法,而是直接运用《易经》之理作指导,灵活而又实用,且完全是与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相一致,突出文化理念,用文化来做风水。因此,是一种全新的风水学。
风水学的实质就是认识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做到外环境能够纳气、聚气、藏气;内环境气顺、对应平衡、和谐协调。
  自然环境的和谐是讲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具有自然的属性,自然创造了人,环境改造了人,人类的历史从这个角度去讲,就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环境影响人,人也影响着环境。人的发生和发展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而微妙的关系,人类为生存繁衍下去,就要不断地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要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
学习《易经风水学》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要深入学习研究并真正掌握了《易经》的三大法宝、三大原则以及八卦、先天八卦数、后天八卦图等方面的精髓,且能够灵活运用。那么,学习风水学就是一件非常简单容易的事。

易经风水学的理论依据

风水学的本质就是“气”,风水学中所指的“气”,是指由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交织”而成的“秩序”所形成的气场。“气”是一个十分普通的现象,万物生灵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气,否则就不能生存。“气”,又有气流与气场之分,“气动谓流,气静谓场”。也就是说“气”在静止的状态下所表现的形式称之为“气场”;“气”在运动的状态下所表现的形式则称之为“气流”。
那么,“气流”有什么特征呢?经研究发现,“气”本身不会流动,它是受到外力的驱动,或者附着在流动的物体上,才会造成“气”的流动。从气象角度来说,地球上大气的循环流动,是在太阳的驱动下而形成的。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不同位置上,由于照射的角度不同,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就有差异,从而造成气压的变化,而大气的流动就是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我们常见的流动物体主要是水流和道路上的车流人流。所以“气”就会附着在水流、车流、人流上而产生流动。既然有流动,就会有流动的速度。流速高的地方,“气”就不容易聚集,相对较“散”,“气急败坏”嘛!流速低的地方,“气”就比较容易聚集,两股气流交会的地方,更是“生气勃勃”。
根据“气聚则昌,气散则衰;气聚则吉,气散则凶”的原理,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大小城市都是建设在江河水流比较舒缓的地方,或者两江(河)交汇之处。全国的铁路、公路同样是经过大小城市而形成网状,且大型车站都是设在大中城市;城市的繁华闹区都是在十字街或步行街。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就是气流缓慢,人聚则气聚,气聚则财旺。
再说“气场”,前面说了“气”在静止的状态下所表现的形式,称之为“气场”。那么,“气场”是如何形成的呢?“气场”是由“太极”中的各种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交织”而成的“秩序”所形成的。这种“秩序”排列的正确与否,就决定着这个太极内“气场”的好坏。当这种“秩序”排列有序,物体与空间达到和谐均衡的时候这个气场就好。反之,这种“秩序”排列无序,物体与空间“对立”失去平衡的时候这个气场就不好。
《易经风水学》的理论依据就是:直接应用《易经》理论。《易经》就是论八卦,八卦论的就是“象”。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象,无象则无易。所谓《易经风水学》她运用的断测手段,就是《易经》的“八卦悬象于明”,即就是“看象、论象”。任何事物之象都包含着:“象”本身的“美善与丑恶”、“阴与阳”和所含五行属性等内容。因此,八卦、八卦类象、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天人合一学说、不易、变易、简易、时空学说、宇宙全息论,以及先天八卦数和后天八卦图就是《易经风水学》的根本理论依据。
该学说的核心是“类象”。类象就是将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其特性进行类比归类,用易学(天人合一)的眼光去“观象、识象、读象”,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八卦宫位的地支去“对应”该宫位上存放的物体之“象”及其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结果定吉凶。以“应期断法”——时空学说,定出吉凶应期。
后天八卦图是《易经风水学》的根本指导方针。后天八卦图是具有时间与空间两种定位含义,是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时空学说。如;巽卦位的“辰山”。在时间概念上说的是农历三月清明节期间,在一天中是指上午的9——11点钟;在空间概念上说的是东南方的紧靠东方的位置。由于整个宇宙的运行都是在时间与空间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我们掌握了后天八卦图是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后。对于后天八卦图在风水学的实践活动中就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一部《易经》说的就是人们如何来达到“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与统一。所谓“天”就是指“不能改变的东西”——客观存在的东西。如一栋房子建成后,该房子的各个方位就已经完全定下来了,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在这里方位就是“天”。
   所谓“人”,就是我们自然人。
   所谓“地”,就是除“天”和“人”以外的一切物体——万事万物。
   在“天、地、人”的三者关系中,天是“上帝”——唯他至尊,人和地都不能“违背”他的“旨意”。人是根本——是中心、是主体;“地”是要服从于“天”,服务与“人”的,在人与天之间“地”是桥梁、是纽带、是吉凶的载体,“地”一旦“触怒”了“天”,反映到人就是凶。以阳宅为例来说。房子的八个卦位是“天”,是至尊的,居住者不能改变他。房子里的所有物体的摆设都要服从顺应于“天”。如果做到了这点,那么,该房子对居住者就会产生吉利的效果。人就会身体健康,财、官亨通,丁财两旺,左右逢源。反之则逆。如:某人家里乾卦位是整天烧火的炉灶,这样,旺火就克着乾金,这就是“地”违背(触怒)了“天”,对居住者“人”来说就会产生“凶”的作用。即,有官会罢官;有财会破财,男主人(父亲)经常头疼或肠炎等等不利事件的发生。尤其是逢到戍、亥年的午月就是发凶的应期。如果,乾卦位放的是“土、金”之类的物体,土金就生助着乾金。那么,对居住者“人”来说就会产生“吉”的作用。即,有利于升官发财。
   那么,上述的吉凶事件是否天天都会发生呢?答案是否定的。这就牵涉到“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
  什么叫“天时”?天时就是时间概念。这种“时间”是包含着“年、月、日、时”的时间。这种时间的计法是农历六十甲子计时法。因为六十甲子是由天干地支组成的,天干地支是含有阴阳五行的。
  什么叫“地利”?这里指的“地”应该是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有利的方位、地方;二是指“万事万物”要放置在有利的宫位上。
  什么叫“人和”? 这里的“人和”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二是指“人”与“天、地” 要和睦相处——地要服从天,人要顺应天,天地都护佑着人。
  正确熟练地应用“天、地、人”及“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关系是《易经风水学》堪舆的基本功,不仅要熟练的掌握这一基本功,还必须要精通《易经》之理。
现代宇宙全息论从另一个角度为《易经风水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宇宙全息统一论是指,整个宇宙间的各种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感应、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转化、互相交织在一起的。一方面具有网络学的特征,即牵一发能动全身;另一方面又具有事物归类类比“横移”(类似天人合一)的性质。如;当某人问:“她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这时你看到旁边正好有个男孩在场,就可以直接说是男孩;如果没有其他的人在场,而看到有一张男孩的画(或有其他雄性动物),也可以直接说是男孩。
宇宙是一个普遍联系体,一切事物都处在全方位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这就使得宇宙中的每一事物,每一位点都具有了来自宇宙任何一个位点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全部信息,于是任何位点都成为宇宙的信息缩影。
事物之间相互包含的是对方的信息,而不是对方的实体本身,无限的信息是可以被压缩进很小的时空之内的,事物之间所以能相互转化则在于事物彼此之间同时具备全息性。宇宙间的一切系统,一切事物,一切层次都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相互潜含,交互摄入,重重映现,无穷无尽。大宇宙包含着无数的小宇宙,大信息内包含着无数小信息。每一个小宇宙,低层次,小系统都是大宇宙,高层次,大系统的缩影。从宇宙全息统一论的角度来看,宇宙间不存在任何独立的,固定的实体,一切系统都没有绝对的界限。
易学的主体思想就是阴阳,就是对应。它是一种通过宇宙全息系统,运用阴阳辨证方法进行具体断测的方法。我们在具体断测时只要掌握了宇宙全息统一论的主体思维,找断测学习的对应也就容易啦,了解了宇宙万物对应原理,提取信息断测信息将会易如反掌,断测的准确率也会越来越高。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包含的,万物在宇宙中,宇宙在万物中,万物在我中,我在万物中。由于这种普遍联系相互渗透,就使此部分的信息只是其它所有部分的信息的集中或沉淀。可以这么说,部分即整体,整体即部分,宇宙即万物,万物即宇宙,宇宙即我,我即宇宙,进而从信息的意义上讲,我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我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即宇宙。
《易经风水学》既吸收了部分传统风水文化的精华,更大大精简了环境风水断测的方法,采用观象直读的方式进行断测。例如,一个宫位的墙皮脱落的形象让我们很容易地可以获知这个宫位代表的人的皮肤不好,墙为艮卦,艮卦为胃,所以他的肠胃消化系统不佳的结果我们也可以同样获知。一切思维都是建立在天地人理论之上。
《易经》采用分类的方法,“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无穷无尽的宇宙万物被分成有限的若干“类”,“类”成了沟通相关事物的纽带,只要性质、功能、功用、形象、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事物,都可以归为同类,同“类”的事物可以沟通、逾越。在将各种不同的事物进行归类后,这些有形的事物便被转换为卦象。我们通过对卦象的解读就可以把事物的信息揭示出来。易经的思维机制是将万物有序而又和谐地融入到环境风水当中。利用时空、方位、干支、五行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并且随着具体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将这一切又都对准特定的事实目标,神奇地反映出我们所见到事物在此时此刻此地的变化趋势和结果。
首先,时空合一将“象”和“意”结合在一起,“立卦”从空间上建构一种直接的、可以感知的“物象”。我们把这些既定的“物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确定大的信息方向,以物喻事,以事通变,以变喻理,以理达意。这些“物象”所处的空间结构,模拟了“物象”的秩序,但不是“摹仿”逼真的事件,即使与历史事件有关,也多是取其意义和精神,吸取教训与经验,环境既定的“象”已经把结果明示在那里。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这些“物象”反应信息的符号进行解读。我们所考察的事物也许是细小的,但它类比的事物却是最大的,它的意思深达,阐述的道理是婉转而又真实中肯,客观的物象传达出的事实结果是直率而又深刻的。古人利用易卦来显示天下万物的繁杂现象,并且用适当的象征,比拟出事物的表象,体现出事物的特性,所以我们称之为卦象、物象。我们用卦象和物象显示的含义来观察这些变化。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易经风水学》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学好《易经》。《易经》博大精深,内容广泛,在学习风水学方面应当着重学好并掌握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熟悉八卦的阴阳、五行属性,八卦类万物之象,万物类八卦之象;其次是必须看转并用活八卦图,要使我们的眼前时刻都浮现着八卦图。
2、要用“心”学东西,而不能仅仅是靠眼睛、靠行动。要多思多想多“悟”。学习风水学最主要的是学习“原理”,搞懂弄通“看风水、做风水”的基本原理,要多设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看”、这样“做”。只有将理论上的东西搞清楚了,才能在实际堪舆活动中得心应手。学习风水学既要深入学习传统风水学的精华,更要结合当代社会的文化理念,将文化理念融入到风水学中。因为,风水学其实就是民俗文化。
3、要胆大心细,堪舆风水,首先自己要有“底气”,要胸有成竹!决不能缩手缩脚,这就是胆大。但在进行风水堪舆的时候又必须认认真真,细细致致的做,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

                                                                        2013-6-8

文章搜索
易悟网    
脚注信息